肌肉萎缩患者通常会有感觉,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或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可能与神经损伤、废用性萎缩、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1、肌力下降患者常自觉肢体无力,如握力减弱、爬楼梯困难或站立不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易疲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特定动作无法完成。神经源性萎缩多伴随肌肉跳动或痉挛,废用性萎缩则与长期制动相关。
2、肌肉体积缩小肉眼可见肌肉轮廓变平,测量肢体周径较健侧明显减小。患者可能发现衣物变宽松或肢体不对称,触摸时肌肉质地变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还会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等特征性表现。
3、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如无法完全伸直膝盖或抬臂困难。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特定肌群功能丧失,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会观察到肌肉抽搐与僵硬并存。
4、感觉异常部分神经病变伴随刺痛、麻木等感觉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从远端开始萎缩,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合并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这类患者往往先出现感觉异常后才发觉肌萎缩。
5、全身症状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萎缩可能伴发体重下降、食欲减退。重症肌无力患者会有晨轻暮重的特征性乏力,线粒体肌病则多见运动后加重的肌痛。
建议定期进行肌力评估与肢体测量,保持适度抗阻力训练,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D。神经源性萎缩需避免跌倒损伤,废用性萎缩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或伴随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