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肿了一碰就疼可能由外耳道炎、耳部外伤、耳廓软骨膜炎、外耳道疖肿或中耳炎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止痛处理、物理治疗或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是常见原因,多因挖耳损伤、污水入耳或过敏导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触碰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2、耳部外伤:
耳道内异物划伤或外力撞击可造成软组织损伤,形成血肿或炎症反应。典型症状为局限性肿胀伴压痛,可能伴随皮肤破损。需清除异物后使用碘伏消毒,严重血肿需由医生穿刺抽吸,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等药物预防感染。
3、耳廓软骨膜炎:
耳廓软骨膜细菌感染常见于耳部穿孔术后或冻伤患者,表现为耳廓增厚、剧烈触痛及皮肤发红。可能与绿脓杆菌感染有关,需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严重者需切开引流坏死组织。
4、外耳道疖肿:
毛囊或皮脂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形成局限性硬结,伴随搏动性疼痛和黄色脓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主要病因,早期可热敷促进成熟,成熟后需由医生切开排脓,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
5、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发耳道深部肿胀感,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除耳痛外常伴听力下降和发热,鼓膜充血膨隆时需鼓膜穿刺引流,同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源。
日常需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出现耳痛持续加重、发热或听力障碍时及时就诊,治疗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鲜枣等水果促进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睡眠时患耳朝上减少压迫,恢复期可每日用温热毛巾外敷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