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程通常为7-14天,具体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调整,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退热药和止咳药,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支原体等。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轻症患者可口服抗生素,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并静脉给药。
1、抗生素治疗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等。细菌性肺炎通常选择β-内酰胺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用药期间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和过敏反应,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包括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发热患者需多饮水,物理降温,咳嗽剧烈时可使用镇咳药物,痰液粘稠时可使用祛痰药物促进排痰。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3、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康复,建议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和豆制品,补充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油腻食物摄入。适当活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4、预防措施可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和预防措施,以促进康复和降低复发风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及时就医,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