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五项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础的血液检测项目,能够反映机体造血功能、感染状态和炎症反应等情况。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正常成人参考值为4-10×10⁹/L。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防御感染和清除异物。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白血病等疾病,降低则可能见于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等情况。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男性正常值为4.3-5.8×10¹²/L,女性为3.8-5.1×10¹²/L。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增多可能见于高原居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则可能提示贫血、失血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检查前应避免大量饮水,以免稀释血液影响结果准确性。
3、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男性正常值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运输氧气的蛋白质。血红蛋白降低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升高则可能见于脱水、慢性缺氧等情况。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饮食,避免过度节食影响检测值。
4、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值为100-300×10⁹/L。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可能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增多则可能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检查前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为40%-75%。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主要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急性炎症等,降低则可能见于病毒感染、放射病等。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检查前应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检查后应注意穿刺部位的按压止血,避免局部血肿形成。若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进行解读和进一步诊治。平时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摄入,维持正常的血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