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的主要致病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治疗胃溃疡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根除幽门螺杆菌、调整药物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及改善生活方式。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形成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关键,通常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增加胃酸对胃壁的损伤。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的人群更容易患胃溃疡。治疗时需减少或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可改用对胃黏膜损伤较小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同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
3、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会直接侵蚀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压力或饮食习惯有关。治疗上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同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咖啡和酒精摄入。
4、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溃疡风险。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建议戒烟限酒、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以促进胃黏膜修复。
胃溃疡的治疗需要综合病因和症状进行个性化处理。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调整药物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
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