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症状主要有寒战高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皮肤瘀斑、意识模糊等,护理方法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皮肤清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等。
1、寒战高热败血症患者早期常出现突发寒战,随后体温迅速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伴随全身肌肉酸痛。寒战高热可能与细菌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护理时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额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2、心率增快患者心率常超过100次/分钟,与感染导致代谢亢进和心肌受损有关。护理需持续心电监护,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出现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可考虑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
3、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钟,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护理应保持半卧位,给予鼻导管吸氧2-4升/分钟。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改用面罩吸氧。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能需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轻肺水肿。
4、皮肤瘀斑四肢及躯干出现散在出血点或大片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磕碰,每日检查皮肤状况。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必要时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控制出血。
3、意识模糊患者可能出现烦躁、嗜睡或昏迷,与脑灌注不足及毒素侵袭有关。护理需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抽搐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镇静。严重脑水肿患者需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败血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房温度22-24摄氏度。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鱼汤、蒸蛋等,少量多餐。每日用温水擦浴,特别注意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康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家属需学习识别病情恶化征兆,如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