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缝合后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定期换药、观察感染迹象以及合理饮食。缝合后的护理直接影响伤口愈合效果和感染概率。
1、保持清洁干燥缝合后的伤口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柔擦拭周围皮肤,避免直接冲洗缝合线。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覆盖,接触水后立即擦干。汗液、污垢积聚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增加感染风险。若敷料被渗液浸透,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
2、限制活动强度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跑步等可能牵拉伤口的动作,面部伤口需减少大笑、咀嚼硬物。四肢缝合后建议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活动过度可能导致缝线断裂或伤口裂开,尤其是张力较大的部位如关节周围。
3、规范换药操作根据医生指导的间隔时间更换敷料,通常术后24小时首次换药,之后每1-3天更换。换药前需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若发现缝线周围红肿、渗液增多或线结松动,需提前就医处理。
4、监测感染征兆每日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持续跳痛、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皮肤发红扩散。体温超过38℃或伤口出现恶臭需警惕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感染,需加强监测。早期发现感染可通过口服抗生素控制,严重者需拆除缝线引流。
5、调整饮食结构恢复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的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减少血管扩张引发的渗血风险。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术后2周左右需返院拆线,具体时间根据伤口部位决定。头面部一般5-7天拆线,躯干7-10天,四肢关节处需10-14天。拆线后仍需保护伤口1-2周,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色素沉着。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肿胀、剧烈疼痛或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