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可能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感染源,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1、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可导致中耳炎、鼻窦炎和侵袭性肺炎。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伴寒战,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或嗜睡。治疗需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重症患儿需住院进行氧疗和静脉用药。
2、流感嗜血杆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未免疫儿童感染后易发生会厌炎、脑膜炎等急症。特征为持续高热伴颈部僵硬,小婴儿可能出现前囟隆起。临床常用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治疗,接触者需预防性用药。
3、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感染常见皮肤脓疱疮发展为败血症,特征为弛张热伴皮肤红斑或化脓灶。耐甲氧西林菌株需使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需警惕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现为高热、低血压和多器官衰竭。
4、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是婴幼儿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病因,可表现为排尿哭闹、尿液浑浊。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畸形,进行尿培养指导用药。
5、化脓性链球菌A组链球菌可引起猩红热和扁桃体炎,表现为草莓舌、咽部脓苔和砂纸样皮疹。青霉素仍是首选药物,过敏患儿可改用阿奇霉素。需完成全程治疗预防风湿热等并发症。
细菌性发热患儿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流质饮食。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避免酒精擦浴。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黏膜变化,出现抽搐、持续嗜睡或瘀斑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应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但无须刻意进补。保持居室通风,患儿物品单独消毒,家庭成员注意手卫生。疫苗接种是预防侵袭性细菌感染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