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补牙通常安全有效,但可能出现牙齿敏感、充填体脱落等短期不适。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硬组织慢性损耗形成的缺损,补牙治疗主要有玻璃离子充填、复合树脂充填、流体树脂充填等方式。
1、牙齿敏感补牙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冷热刺激敏感,多因牙本质暴露或充填材料导热性引起。轻度敏感通常2-4周自行缓解,持续加重需复诊检查。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可减轻症状,严重者可配合脱敏牙膏护理。
2、充填体脱落缺损位于牙颈部应力集中区,咀嚼受力时充填体易发生松动脱落。选择弹性模量匹配的充填材料能降低脱落概率,复合树脂比传统玻璃离子粘接更牢固。发现充填体缺损应及时复诊修补,避免缺损继续加深。
3、继发龋坏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继发龋齿。精细抛光充填体边缘、使用含氟充填材料可预防。每半年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边缘着色或龋坏,微小继发龋可通过抛光处理,较大缺损需重新充填。
4、牙龈刺激充填体边缘过度悬突可能刺激牙龈,引发红肿出血。精确的窝洞预备和边缘修整能避免该问题,出现牙龈炎症需调磨抛光充填体边缘,配合消炎含漱液使用。
5、咬合干扰充填体过高可能改变咬合关系,导致咀嚼不适或颞下颌关节症状。补牙后需进行咬合纸检查并调磨高点,夜间磨牙患者建议佩戴颌垫保护充填体。
楔状缺损补牙后应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选择软毛牙刷采用竖刷法清洁颈部。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可增强牙体抗酸能力,每年定期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充填体异常。缺损较深接近牙髓时,建议先行脱敏治疗观察再决定是否充填,避免直接刺激牙髓引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