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的症状主要有局部血管杂音、肢体肿胀、皮肤温度异常、心力衰竭、缺血性疼痛等。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之间出现异常通道的血管病变,可能由创伤、先天性发育异常、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起。
1、局部血管杂音动静脉瘘患者在病变部位可听到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触诊可能伴有震颤。杂音强度与瘘口大小相关,通常随体位改变或压迫近端血管时减弱。这种症状是由于高压动脉血直接流入低压静脉系统产生湍流所致。
2、肢体肿胀四肢动静脉瘘常导致远端肢体进行性肿胀,可能伴随静脉曲张或色素沉着。静脉高压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流受阻,严重时可出现橡皮肿。长期淤血还可能引发静脉性溃疡。
3、皮肤温度异常瘘管近端皮肤温度升高,远端则可能出现发凉。动脉血分流导致远端组织灌注不足,同时静脉血氧饱和度增高引起局部代谢改变。温度差异可通过红外热成像或对比测量明确。
4、心力衰竭高流量动静脉瘘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大量动脉血直接回流入静脉系统,使心输出量代偿性增加,长期可能引发心室扩大和心功能衰竭。
5、缺血性疼痛远端组织供血不足可能引发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常见于下肢瘘。动脉血经瘘口分流导致末梢循环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肢体远端坏死。疼痛程度与瘘口大小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相关。
动静脉瘘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受压,穿着弹力袜有助于减轻静脉高压症状。控制血压和定期监测心功能对预防并发症很重要。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促进血管修复。出现进行性症状加重或伤口不愈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等评估瘘管情况,治疗方法包括压迫疗法、血管内介入栓塞或手术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