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病人最为常见的表现是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和气短。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乏力乏力是贫血患者最普遍的主诉,由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肌肉和器官无法获得足够能量。患者常感觉疲劳,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明显倦怠感,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伴随指甲脆裂和异食癖,需通过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改善症状。
2、头晕头晕多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尤其在体位改变或长时间站立时加重。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站立不稳甚至晕厥,与血容量减少和血压调节功能下降有关。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还可能伴随手脚麻木,需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口服甲钴胺片治疗。
3、面色苍白面色苍白是贫血的典型体征,尤其见于眼睑结膜、甲床和口腔黏膜。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皮肤毛细血管血液颜色变浅,呈现苍白色或蜡黄色。慢性肾病性贫血患者可能伴随水肿,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症状。
4、心悸心悸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是心脏代偿性增加搏动次数以弥补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表现。长期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需及时纠正贫血并配合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
5、气短气短多在活动后出现,与肺部氧交换效率降低有关。患者常描述为呼吸费力或空气不够,严重贫血者静息时也可发生。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伴随黄疸和深色尿液,需根据病因使用泼尼松片或进行脾切除手术。
贫血患者应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红肉和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和咖啡影响铁剂吸收,定期监测血常规。重度贫血或病因不明者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掩盖病情。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