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否严重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且可控,少数可能发展为严重出血或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的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
轻度患者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或轻微鼻出血,血小板计数在30-100×10⁹/L之间。这类患者通过避免外伤、减少剧烈运动等日常防护,配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多数可逐渐恢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或月经量增多,但出血时间较短,及时干预后预后良好。
重度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⁹/L,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急情况。此类患者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或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若合并感染或存在脾功能亢进,可能需进行脾切除术。妊娠期患者或合并其他血液疾病时,病情进展风险更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损伤,女性患者月经期可咨询医生使用氨甲环酸片控制出血。若出现头痛、呕血或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