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一直流水可通过清洁消毒、使用敷料、药物治疗、避免刺激、定期换药等方式处理。伤口渗液可能与组织液渗出、感染、过敏反应、淋巴液漏出、慢性伤口等因素有关。
1、清洁消毒伤口渗液时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表面分泌物,再用碘伏溶液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刺激创面。清洁后可用无菌纱布轻压吸除多余液体,减少细菌滋生环境。若伴有轻微红肿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使用敷料选择吸收性强的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覆盖创面,严重渗液时可选用藻酸盐敷料。敷料应完全覆盖伤口边缘2厘米以上,每8-12小时观察渗液情况,敷料浸透达三分之二时需立即更换。对于浅表擦伤可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3、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渗液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真菌感染可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过敏反应需配合氯雷他定片抗组胺治疗。淋巴液漏出可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封闭淋巴管。
4、避免刺激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接触污水,洗澡时用防水敷料保护。禁止抓挠或摩擦创面,衣着选择纯棉透气材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渗液污染衣物后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
5、定期换药浅表伤口每1-2天换药一次,深度创面每日更换。换药时观察渗液颜色变化,淡黄色为正常组织液,黄绿色提示感染可能。持续渗液超过7天或出现发热症状,需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检查。慢性溃疡可配合红外线治疗仪促进肉芽生长。
伤口护理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60克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和葡萄糖酸锌片促进胶原合成。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睡眠时抬高患肢减少渗出。如出现渗液量突然增多、异味加重或周围皮肤发黑,须立即就医进行清创处理。保持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沐浴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