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疱液体传播,传染性较低但需警惕免疫低下人群。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共用物品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五种。
1、接触传播:
带状疱疹患者水疱破裂后,疱液中含有大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破损处或疱液,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尤其要注意避免触碰未结痂的皮疹部位,护理患者时应佩戴手套。
2、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患带状疱疹时,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若产妇存在活动性皮损,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也可能被感染。孕期发生带状疱疹需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3、共用物品传播:
病毒可在患者使用过的毛巾、衣物等物品表面短暂存活。免疫缺陷者接触被污染的日常用品存在感染风险。患者衣物应单独清洗并用高温消毒,避免与他人混用个人物品。
4、飞沫传播: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可能含有病毒颗粒,在近距离交谈、咳嗽时可能通过飞沫传播。该途径传染概率较低,但在密闭空间长时间接触免疫低下者时仍需注意防护。
5、血液传播:
极少数情况下,输血或器官移植可能传播潜伏的病毒。供体筛查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处理可有效阻断该传播途径。免疫功能正常人群通常不会通过此途径感染。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伸展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疼痛。未患过水痘的孕妇、婴幼儿及免疫缺陷者应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可接种疫苗预防。皮损完全结痂前建议居家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