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肠系膜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瘤体的大小、位置、症状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部分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但需密切监测。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症状、瘤体较小且无破裂风险的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定期影像学检查及生活方式调整来管理。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主要用于控制血压和预防瘤体破裂。常用药物包括:
- 降压药: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等,帮助降低血管压力,减少瘤体破裂风险。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管阻塞风险。
- 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定期监测
定期影像学检查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超声、CT或MRI监测瘤体大小和形态变化。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若瘤体增大或出现症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瘤体破裂风险。建议:
- 饮食控制: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燕麦、菠菜、苹果等。
-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血管损伤,增加瘤体破裂风险。
4、手术治疗
若瘤体较大(通常直径超过2厘米)、有破裂风险或出现腹痛等症状,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 动脉瘤切除术:直接切除瘤体并修复血管。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通过微创方式植入支架,隔绝瘤体并恢复血流。
- 血管旁路手术:在瘤体周围建立新的血流通道,避免瘤体受压破裂。
肠系膜动脉瘤的治疗需个体化评估,保守治疗适用于低风险患者,但需严格监测瘤体变化。若瘤体增大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避免危及生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并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