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的牙三年后疼可能是继发龋、牙髓炎、牙隐裂或填充材料脱落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补牙后出现疼痛可能与继发龋有关。龋齿未彻底清除或填充边缘不密合时,细菌可能侵入牙体导致新龋坏。患者常表现为冷热刺激痛或自发隐痛,严重时可出现夜间痛。需通过口腔检查和影像学确诊,治疗需去除腐质后重新充填,必要时行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丁香油氧化锌糊剂、氢氧化钙盖髓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
牙髓炎也是常见原因。深龋补牙后若未及时保护牙髓,可能因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典型症状为阵发性跳痛且放射至耳颞部,温度刺激会加重疼痛。临床需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判断,治疗需开髓引流并配合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醛甲酚溶液、樟脑酚消毒液和碘仿糊剂。
咬合创伤可能导致补牙后远期疼痛。过高填充体会造成长期咬合压力,引发牙周膜炎症。患者主诉为咬物痛或叩击痛,可见牙龈充血或牙齿松动。需调磨高点消除创伤,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牙隐裂可能被忽略。牙齿存在微小裂纹时,补牙后可能因应力集中导致裂纹扩展。典型表现为定点咀嚼痛,裂纹染色检查可确诊。治疗需根据裂纹深度选择全冠修复或拔除患牙,急性期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镇痛。
填充体脱落或老化也会引发疼痛。复合树脂等材料随时间可能出现微渗漏或断裂,导致牙本质敏感。表现为短暂尖锐疼痛,尤其接触酸甜食物时明显。需重新制备洞形并更换填充材料,日常可使用脱敏牙膏辅助缓解症状。
出现补牙后疼痛应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禁止用患侧咀嚼硬物。日常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餐后使用牙线清洁邻面,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牙龈肿胀、面部肿胀等症状,须立即就诊处理潜在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