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T1和T2是两种不同的成像序列,主要区别在于组织对比度和临床应用场景。T1加权像更适用于观察解剖结构,T2加权像更擅长显示病变和水肿。
T1加权像主要通过短重复时间和短回波时间实现,能够清晰显示脂肪、亚急性出血等短T1组织,呈现高信号。这种成像方式对解剖结构的分辨率较高,常用于脑部灰白质区分、关节软骨评估以及增强扫描后的病灶检测。在T1加权像上,脂肪表现为亮白色,水为暗灰色,肌肉呈中等灰度。临床医生常利用T1加权像进行术前规划,因其能提供精确的器官边界和空间关系信息。
T2加权像采用长重复时间和长回波时间,对自由水含量变化极为敏感,能够突出显示炎症、肿瘤和水肿区域。这类图像中液体呈现明亮信号,实质性组织显示为暗色。T2加权像在检测脑脊液异常、脊髓病变和关节积液方面具有优势。许多病理过程会导致组织含水量增加,因此在T2加权像上病变区域通常比周围正常组织更亮,这种对比差异有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和定性诊断。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应去除所有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后无须特殊护理,但若使用对比剂应多饮水促进排泄。检查结果应由专业放射科医生解读,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序列的影像特征综合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