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哑可能由声带过度使用、上呼吸道感染、反流性咽喉炎、声带息肉、喉癌等原因引起。喉咙哑通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发音费力等症状,可通过禁声休息、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改善。
1、声带过度使用长时间高声说话、唱歌或喊叫可能导致声带黏膜充血水肿。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常伴随咽喉干燥和轻微疼痛。建议减少说话音量,配合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局部抗炎药物,必要时进行嗓音训练。
2、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会造成声带充血肿胀。多伴随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流感季节发病率较高。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蓝芩口服液等药物,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3、反流性咽喉炎胃酸反流刺激喉部黏膜会引起慢性声音嘶哑,晨起时症状明显。患者可能伴有烧心感,平躺时加重。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同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睡前进食。
4、声带息肉长期声带损伤可能形成良性增生病变,导致持续性声音嘶哑。息肉较大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确诊需喉镜检查,较小息肉可通过禁声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较大息肉需行支撑喉镜下息肉切除术。
5、喉癌长期吸烟饮酒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声嘶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伴随痰中带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可通过喉镜活检确诊,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喉部分切除术、放疗或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出现喉咙哑症状应避免吸烟饮酒和辛辣食物,保持环境湿度适宜。急性声嘶建议禁声休息2-3天,慢性声嘶超过两周或伴随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教师等职业人群可定期进行嗓音保健检查,反流患者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日常注意用嗓卫生,避免清嗓和耳语式说话,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