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时肚子疼可能与胃肠蠕动加快、炎症刺激、肠道痉挛、感染性腹泻、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腹泻伴随腹痛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通常由肠道功能紊乱或病理变化引起。
1、胃肠蠕动加快腹泻时肠道蠕动速度超过正常水平,导致内容物快速通过肠道。这种异常蠕动会牵拉肠系膜神经,引发阵发性绞痛。生理性腹泻多与受凉或饮食不当有关,可通过热敷、补充电解质缓解症状,无须特殊治疗。
2、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发生炎症时,局部充血水肿会刺激痛觉神经末梢。细菌性痢疾可表现为左下腹压痛伴黏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多出现脐周持续性隐痛。这类情况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3、肠道痉挛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会导致痉挛性疼痛,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或病毒性肠炎。疼痛呈绞痛性质,排便后可能减轻。解痉药物如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可缓解症状,同时需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4、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直接损伤肠黏膜,引发腹痛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水样便伴脐周疼痛;霍乱弧菌感染则导致米泔样便与全腹绞痛。需针对性使用阿奇霉素颗粒、口服补液盐Ⅲ,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5、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人群摄入奶制品后,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气,刺激肠壁引发胀痛。过敏性肠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脐周绞痛伴水泻。建议记录饮食日记,避免诱发食物,必要时服用乳酸菌素片调节菌群。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分次少量补充淡盐水。避免高脂高糖及乳制品摄入,注意腹部保暖。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血便、发热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阑尾炎等急腹症。儿童及老年人腹泻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家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