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常见症状有步态不稳、持物不准、言语含糊、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等。共济失调可能由小脑病变、感觉神经障碍、前庭系统异常、遗传性疾病、中毒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1、步态不稳患者行走时步基增宽,左右摇晃似醉酒状,难以直线行走。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闭眼站立时摇晃加剧,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闭眼后站立困难更明显。这类症状常见于小脑梗死、多系统萎缩等疾病。
2、持物不准患者完成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时动作笨拙,出现意向性震颤,越接近目标抖动越明显。书写时字迹大小不一,笔画不规则。这类表现多与小脑半球病变相关,可见于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3、言语含糊患者说话缓慢且不连贯,发音轻重不一,呈现爆破样或吟诗样语言。这种构音障碍源于小脑对发音肌群协调功能受损,在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等遗传性疾病中较为典型。
4、眼球震颤患者眼球出现节律性摆动,以水平性震颤多见,注视目标时加重。前庭神经核或小脑绒球小结叶受损时,可伴随眩晕、恶心等症状。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听神经瘤等疾病。
5、肌张力减低患者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弱,腱反射减退。小脑传出纤维受损会导致抗重力肌张力维持障碍,这种现象在儿童小脑肿瘤患者中尤为显著。
共济失调患者需进行神经科专科检查,包括头颅MRI、基因检测、前庭功能评估等。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居所防滑,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辅酶Q10等神经营养素,康复训练重点进行平衡功能锻炼与精细动作训练。急性发作伴随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