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发烧40摄氏度属于高热,需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并就医排查病因。高热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中暑、药物反应、恶性肿瘤等引起,儿童需警惕热性惊厥。
1、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可配合退热贴使用,室温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减少衣物覆盖。冰敷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重点冷敷额头与颈部。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禁用阿司匹林。存在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持续高热需静脉补液治疗。
3、病因排查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用奥司他韦。尿路感染需查尿常规,肺炎需拍胸片。幼儿急疹通常发热3天后出疹,川崎病会出现结膜充血。
4、重症识别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皮疹瘀斑、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脑膜炎有颈项强直症状,脓毒症伴随血压下降。长期发热要排查结核、红斑狼疮等慢性疾病。
5、护理要点每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曲线。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饮食。发热期代谢旺盛,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退热后虚弱期避免剧烈运动。
高热期间建议选择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暂停鸡蛋等高蛋白饮食。保持卧室通风,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或发热持续3天未退,须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老年人及婴幼儿发热进展快,不建议自行服用抗生素,需由医生评估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