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排便异常、肠鸣音改变及全身症状。肠梗阻是新生儿外科急症,需及时识别处理。
1、呕吐呕吐是新生儿肠梗阻最早出现的症状,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或粪渣。高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频率和性质随梗阻部位不同而变化,持续性呕吐提示完全性梗阻。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和次数,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2、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低位梗阻时腹胀更明显。腹部膨隆可能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触诊时腹部紧张,叩诊呈鼓音。腹胀进行性加重是肠梗阻恶化的重要表现,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排便异常完全性肠梗阻新生儿可能出现排便停止,部分性梗阻时可能有少量排便。胎粪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需警惕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异常粪便如血便、黏液便等也提示肠道病变。家长需记录首次排便时间及粪便性状。
4、肠鸣音改变早期肠梗阻可能出现肠鸣音亢进,随着病情发展可减弱或消失。肠鸣音变化是判断肠管活力的重要指标。医生听诊时会特别注意肠鸣音频率和性质,家长不可自行判断。
5、全身症状严重肠梗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或体温不升等全身症状。新生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差、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
新生儿肠梗阻病因复杂,可能由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肠梗阻等先天畸形引起,也可能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获得性疾病导致。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喂养情况、腹部体征及全身状态,发现呕吐、腹胀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腹部X线、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日常护理中需注意喂养卫生,避免过度喂养,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