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咬伤通常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但需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打破伤风疫苗或进行其他处理。
狂犬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传播,人类口腔中狂犬病毒的存在概率极低。若咬人者无狂犬病症状且非高危暴露人群,伤口经规范清洗消毒后感染风险较小。但需警惕口腔细菌导致的伤口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表现为红肿、化脓或发热。浅表伤口可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
当咬伤较深、位于头面部或关节处,或咬人者存在口腔疾病、免疫缺陷等情况时,需就医评估。医生可能建议注射破伤风疫苗如吸附破伤风疫苗或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特殊情况下,若咬人者有明确狂犬病暴露史且未完成免疫程序,被咬者需按暴露后预防处置。
受伤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出现持续疼痛、渗液、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日常避免用手接触他人伤口或口腔分泌物,处理伤口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儿童玩耍时家长需及时制止咬人行为,教导用语言表达情绪。若被咬伤部位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如麻木、刺痛,需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