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破裂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和全身感染反应。小肠破裂可能由外伤、肠梗阻、肠道炎症等因素引起,属于急腹症范畴,需立即就医处理。
1、剧烈腹痛腹痛多起始于破裂部位,呈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随后扩散至全腹。疼痛持续且进行性加重,体位改变或按压时痛感显著增强。肠内容物外溢刺激腹膜可导致局部肌紧张,常伴有强迫性屈膝卧位。这种疼痛不同于普通胃肠痉挛,服用常规止痛药难以缓解。
2、腹膜刺激征典型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卫,触诊时腹壁肌肉呈板状强直。由于消化液和细菌污染腹腔,可能伴随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患者常因腹膜刺激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或血性液体。部分病例可见脐周或腹壁皮肤出现瘀斑。
3、感染性休克随着腹腔感染进展,可能出现寒战高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表现为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意识模糊。这种情况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手术干预。
4、消化道出血破裂如累及肠系膜血管,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等出血表现。血液与肠内容物混合可能导致柏油样便,出血量大时可引起血红蛋白快速下降。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为轻度腹胀,随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或混浊液体。
5、肠梗阻表现后期因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停止排气排便、腹胀进行性加重。腹部X线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CT扫描能明确破裂位置及腹腔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因肠管嵌顿会出现阵发性绞痛,听诊可闻及高调肠鸣音。
发生疑似小肠破裂症状时须绝对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腹腔污染。保持平卧位减少肠管移动,不宜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外科就诊,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脓毒症、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逐步恢复饮食应从流质开始,避免过早摄入高纤维食物。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恢复期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