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手足口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接种。
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或疼痛,这些症状通常在1-3天内自行消退。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持续1-2天可缓解。少数接种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轻微腹泻或皮疹,这些反应多为暂时性,无须特殊处理。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肿胀、呼吸困难、全身性荨麻疹等症状。若出现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有免疫缺陷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或对疫苗成分过敏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接种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确认无异常反应后再离开。
接种疫苗后建议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出现发热时可适当减少衣物,多饮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日常注意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因疫苗仅针对特定病毒类型,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