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抽动症可通过行为疗法、心理疏导、饮食调节、环境优化、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小儿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环境刺激、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1、行为疗法:通过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儿控制抽动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包括识别抽动前兆、采用对抗性动作替代抽动;放松训练可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2、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有助于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儿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家庭治疗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氛围,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关注或批评。
3、饮食调节:避免摄入含咖啡因、人工色素、防腐剂等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B6、镁、锌的食物。建议多食用全谷物、坚果、深海鱼等,减少巧克力、碳酸饮料、加工食品的摄入。
4、环境优化: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
5、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氟哌啶醇片0.5-2mg/天、硫必利片50-200mg/天、可乐定贴片0.1-0.3mg/天,需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帮助患儿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患儿参与适度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定期与患儿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