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肠癌可通过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潜血试验、病理活检等方式检查诊断。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慢性肠道疾病、吸烟饮酒、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1、肠镜检查:肠镜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内壁,发现早期病变或肿瘤。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包括禁食和服用泻药。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明确病变性质。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发生转移。CT结肠成像是一种无创检查,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的患者。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常用于评估直肠癌的局部浸润情况。
3、肿瘤标志物检测:CEA癌胚抗原是肠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存在相关。CA19-9等其他标志物也可辅助诊断,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主要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
4、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提示可能存在肠道出血。该方法简单无创,适用于大规模筛查。阳性结果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如肠镜或影像学检查。
5、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肠癌的关键步骤,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确定病变性质。活检样本通常通过肠镜或手术获取,可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肠癌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日常饮食中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肠癌风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肠癌。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