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糖尿病可通过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尿常规检查、胰岛素水平检测、眼底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风险以及胰岛功能状态。
1、血糖检测:血糖检测是糖尿病诊断的基础,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应在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 mmol/L。血糖检测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是日常监测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应低于6.5%。HbA1c检测不受短期血糖波动影响,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可用于糖尿病筛查和诊断。
3、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检测尿糖、尿酮体和尿蛋白。尿糖阳性提示血糖水平过高,尿酮体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蛋白阳性则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肾病。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4、胰岛素水平检测:胰岛素水平检测可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包括空腹胰岛素和C肽水平。胰岛素水平异常可能提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衰竭,有助于糖尿病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5、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出血、渗出等异常,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视力损害,是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患者在检查之外,还需注重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饮食方面,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运动方面,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同时,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