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肥胖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还会引发一系列代谢异常,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肥胖可通过体重管理、饮食调节、运动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肥胖通常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心脏负担: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脏需要为更多的组织供血,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导致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体重管理是减轻心脏负担的关键,可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实现。
2、高血压风险:肥胖者常伴有高血压,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和激素影响了血管的正常功能。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中减少盐分摄入,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控制血压。
3、血脂异常: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异常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饮食中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有助于改善血脂。
4、胰岛素抵抗: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干预如每天步行30分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
5、炎症反应: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会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日和抗炎药物阿司匹林100mg/日可用于控制炎症和血脂。
肥胖者应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同时,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