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咳可能由呼吸道感染、过敏、胃食管反流或环境刺激引起,治疗需针对病因选择药物、调整生活习惯或改善睡眠环境。
1. 呼吸道感染是夜咳常见原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咽喉或支气管炎症。病毒感染可自愈,细菌感染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阿奇霉素。睡前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咽喉刺激,保持卧室湿度40%-60%减少干燥刺激。
2. 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尘螨、花粉或宠物皮屑会引发过敏性咳嗽。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缓解症状,使用除螨仪每周清洁床品,夜间关闭窗户避免花粉进入。严重者需做过敏原检测进行脱敏治疗。
3. 胃食管反流患者在平卧时胃酸刺激咽喉引发咳嗽。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药。避免巧克力、薄荷等松弛食管括约肌的食物,选择左侧卧位睡眠减少反流。
4. 干燥空气、烟雾或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避免睡前接触二手烟,空调温度设置在22-24℃。慢性咳嗽超过8周需排查哮喘、慢阻肺等疾病,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5. 儿童夜咳需警惕百日咳或哮喘,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哮喘患儿需长期吸入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记录咳嗽频率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突发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
夜咳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发热、咯血需及时就诊。短期咳嗽可通过蜂蜜水润喉、含服薄荷桉叶含片缓解,慢性患者应完善胸片或CT检查。保持卧室清洁通风,避免睡前剧烈活动,选择高枕头减少气道压迫,多数夜咳经对症处理可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