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首选药物为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需结合病因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
1. 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过敏反应。氯雷他定每日1次10mg,西替利嗪成人剂量5-10mg/日,地氯雷他定作用更强且嗜睡副作用更少。这类药物对鼻痒、打喷嚏效果显著,但对气道炎症控制有限。
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针对气道炎症关键通路。孟鲁司特钠每晚10mg可改善夜间咳嗽,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患者。扎鲁司特需每日两次给药,普仑司特对食物交叉过敏风险更低。用药期间需监测情绪变化。
3.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00-800μg分次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起效快,环索奈德局部沉积率高。使用后需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中重度患者可联用长效β2激动剂。
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避免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增加苹果、蜂蜜等抗炎食材;环境控制使用防螨寝具,保持湿度50%以下;鼻腔冲洗可减少过敏原吸入。咳嗽持续超过8周或出现喘鸣、咯血需立即就诊。
药物治疗需遵循阶梯原则,轻度间歇性咳嗽选择抗组胺药,中重度持续症状需联合吸入激素。过敏原检测明确病因后,脱敏治疗可从根本上改善症状。用药方案调整应在呼吸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更换或停用控制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