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由于肺泡壁破坏导致气体滞留,常见诱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和遗传因素。治疗需结合戒烟、药物控制及呼吸康复训练。
1. 遗传因素
约1%-3%的肺气肿病例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相关,这种遗传缺陷导致肺部保护蛋白不足。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替代疗法需每周静脉输注α-1抗胰蛋白酶。
2. 环境暴露
长期接触烟草烟雾是主要诱因,每天吸烟20支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15倍。职业性粉尘(如煤矿、棉纺厂)和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PM2.5同样损害肺泡。使用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可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60%以上。
3. 病理机制
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会分解肺泡壁的弹性蛋白,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染加速此过程。低剂量CT筛查能早期发现肺组织破坏,FEV1/FVC比值<0.7可确诊。
4. 治疗措施
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福莫特罗雾化液和茚达特罗软胶囊,需每日规律使用。重度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手术,切除20%-30%病变肺组织能使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50米。肺康复计划包含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练习和功率自行车运动,每周3次持续12周可见效。
肺气肿的进展可通过戒烟和接种肺炎疫苗延缓,患者应每月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为佳。营养补充建议每日摄入1.5g/kg优质蛋白,三文鱼、鸡胸肉和乳清蛋白粉都是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