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需根据息肉类型和大小决定处理方式,通常采用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息肉是肠黏膜上的异常增生,可能与遗传、饮食、炎症等因素有关,长期存在可能发展为肠癌,需及时干预。
1、内镜下切除是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通常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EMR适用于较小的息肉,通过注射生理盐水将息肉抬起后切除;ESD适用于较大或扁平的息肉,能够完整剥离病变组织,减少复发风险。切除后需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
2、对于直径大于2厘米或疑似恶性的息肉,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包括局部肠段切除或肠段切除术,适用于内镜无法完全切除或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复发情况。
3、定期复查是预防息肉复发和癌变的重要措施。建议术后6-12个月进行首次肠镜复查,之后根据病理结果和医生建议制定复查计划。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复查频率需更高。
4、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风险。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如每天步行30分钟或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5、对于家族性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这类患者息肉复发和癌变风险较高,需制定个体化的监测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考虑预防性结肠切除术。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及时处理,内镜下切除是首选方法,术后需定期复查并调整生活方式,高危人群需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以降低复发和癌变风险,确保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