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心肌缺血的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和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心肌供血。阿司匹林通常作为首选药物,每日服用75-100毫克,长期使用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多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支架植入术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是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症状。美托洛尔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有效剂量,需监测心率和血压。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患者,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3、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硝酸甘油多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可迅速缓解症状。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异山梨酯用于长期预防心绞痛发作,需注意避免耐药性产生。
心肌缺血的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和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如症状加重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心肌缺血的治疗需个体化,患者应与医生密切沟通,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