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心率过缓是指每分钟心跳低于60次,多由遗传、病理、生理及药物因素等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窦房结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及时明确病因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1、遗传因素
部分人因遗传因素导致心率偏低,但并不一定是疾病。尤其是一些运动员,由于长期训练使心脏效率提高,心率也会保持在较低范围。这类情况通常无需治疗,只需定期健康监测即可。
2、生理因素
正常情况下,睡眠、寒冷等环境可暂时导致心率减慢。年龄增长也可能造成心脏传导系统退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如果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警惕潜在心脏问题。
3、病理原因
病理性心率过缓主要由窦房结功能异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其他原因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某些心肌疾病。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可能抑制心脏节律引发心率过缓。如果怀疑药物是诱因,需要与医生沟通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5、如何解决心率过缓
 药物治疗:针对病理性心率过缓可通过阿托品激活心脏、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心跳频率。
 手术介入:如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生活调理:适当增加运动,远离极端寒冷环境,同时避免过量使用可能减慢心率的药物。
若心率长期低于正常范围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晕、胸闷、晕厥等,必须尽快就医,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