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贫血通常是因为缺乏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等关键元素造成的,它们是人体造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贫血可能源于不同元素的缺乏,了解病因后可通过饮食、补充剂或医学干预来改善。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通常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生成受限。铁是造血所需的核心成分,缺乏铁会让血液中无法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出现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
处理方式:
① 饮食补铁: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铁含量高的食物。饮用富含维生素C的饮品如橙汁能帮助铁的吸收。
② 补铁剂: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并结合维生素C以增加吸收率。
③ 针对严重贫血:可能需接受静脉注射铁剂。
2、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缺乏维生素B12会抑制红细胞的正常成熟,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症状包括疲倦、短气及手脚麻木等。饮食结构单一、吸收障碍或某些胃肠道疾病可能是原因。
处理方式:
① 饮食调整:多食用鱼类、蛋类、牛奶、大豆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
② 补充维生素B12:轻微缺乏时可选择口服补充剂如氰钴胺片,严重者可能需要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③ 去除诱因:如因胃肠道疾病吸收不良,应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疾病。
3、叶酸缺乏性贫血
叶酸是制造正常红细胞的重要原料,长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此类贫血。症状包括全身乏力、贫血面容、舌头发红等,孕妇更需特别注意叶酸供给。
处理方式:
① 补叶酸:每日可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菠菜、橙子、草莓等,必要时可服用叶酸片。
② 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喝酒、偏食,增强肠道健康,以提高叶酸吸收效率。
③ 特殊情况:孕妇或某些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额外补充。
缺乏关键元素是贫血的重要诱因,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十分关键。如果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缺少的元素或调整饮食结构,才能从根源上改善贫血状况,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