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恢复,这三个步骤贯穿了整个骨折治疗过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要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具体方案。复位是将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固定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功能恢复则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
1. 复位:骨折发生后,骨头可能会移位或错位,这不仅会导致畸形,还可能压迫周围的组织和神经,造成严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复位就是通过手法或手术将骨头复原。
手法复位:适用于简单骨折,通过医生直接操作将骨骼调整到正常位置后进行固定。
开放复位:例如骨折移位严重或伴有复杂损伤时,需要手术切开暴露骨骼再进行复位。
牵引复位:多用于四肢或脊柱骨折,通过牵引器械慢慢将骨骼复位。
2. 固定:骨折复位后,必须通过固定使骨头保持稳定,才能促进愈合。固定的目的在于防止骨头二次移位,减少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常用方法如下:
石膏或夹板固定:适用于简单、稳定的骨折,属于非侵入性方法。
内固定:借助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器械进行固定,通常用于复杂骨折,如股骨或髋部骨折。
外固定支架:常用于严重开放性骨折或术后需调整负重的情况下。
3. 功能恢复:骨折固定并愈合后,肢体的长期固定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因此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恢复:对非负重大范围内的活动可尽早进行,例如手部、肩部的轻微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后期负重训练:可在骨折正确愈合后慢慢增加负重,如通过走路、器械锻炼等方法促进功能完全恢复。
专业康复治疗:部分复杂骨折可能需要康复医生指导,通过水疗、肌肉电刺激等更专业的手段促进恢复。
骨折治疗不仅需要科学方法,还要因人而异,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个人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式。了解复位、固定、功能恢复这三大原则,有助于患者清楚治疗方向,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治疗过程中务必听从专业医生指导,切勿自行处理或忽视康复的重要性,以免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