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常见的方法包括彩超、CT、MRI、AFP甲胎蛋白血清检查以及肝穿刺活检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工具包括:
① 腹部彩超:彩超是筛查肝癌最经济且简单的方法,能够初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对直径较小的癌变敏感性有限。
② 增强CT:通过造影剂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及周围血供特点,精准识别较小或深部的肝癌病灶。
③ MRI:更适用于鉴别复杂病变,尤其是早期肝细胞癌,对于识别癌变的组织特点有更高的分辨率。
2、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指标也为诊断肝癌提供重要线索,常用的检测项目有:
① AFP甲胎蛋白:AFP是一种较为特异性的肝癌标志物,尤其对于乙肝或丙肝患者,升高提示患病可能,但其敏感性并非100%。
② PIVKA-II异常凝血酶原:该指标的检测可以补充AFP的不足,尤其在AFP数值正常时,仍能够提示肝癌的可能性。
③ 肝功能检查:通过ALT、AST和总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助于全面判断病情及采取适当治疗。
3、病理组织学检查
当影像和实验室结果不能确诊时,可依赖病理检查以最终定论:
① 肝穿刺活检:通过细针抽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分析,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的细胞结构,并明确肿瘤的类型。
② 液体活检:非侵入性的血液检测手段,通过分析循环肿瘤DNA提供癌症早期筛查及诊断线索。
肝穿刺活检存在一定出血风险,因此需根据医生建议权衡利弊后执行。
肝癌早期发现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关键。如果您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长期酗酒史等风险因素,建议每6个月进行常规体检,包括彩超和AFP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病变可能性。通过合适的检查手段,肝癌的确诊和治疗可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