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种疫苗后局部红肿可通过冷敷、保持清洁、避免抓挠、观察体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红肿通常由疫苗反应、局部感染、过敏反应、注射技术不当、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
1、冷敷处理:
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每次5-1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不可直接接触皮肤。24小时内冷敷效果最佳。
2、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红肿部位,避免使用肥皂或酒精刺激。清洗后保持干燥,不要覆盖纱布或创可贴。若出现渗液或化脓需立即就医,可能提示继发感染。
3、避免抓挠:
为婴幼儿修剪指甲并佩戴手套,防止抓挠导致二次损伤。红肿处可能伴随瘙痒,可分散宝宝注意力。切忌涂抹风油精等刺激性物质,可能加重局部反应。
4、观察体温:
每日测量体温3次,持续监测3天。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嗜睡、拒食等症状,需警惕全身反应。疫苗反应性发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持续发热需排除其他感染。
5、及时就医:
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持续72小时未缓解或出现水疱、紫癜等异常表现时,需儿科就诊。过敏体质儿童接种后出现呼吸急促、面部肿胀等速发反应应立即急诊处理。
疫苗接种后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海鲜等易致敏食物。适当增加饮水促进代谢,母乳喂养可延续原有频率。红肿消退前暂缓剧烈运动,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多数局部反应2-3天自行消退,日常护理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出现异常及时与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