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脱位和骶骨骨折可通过体位调整、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尾骨脱位多由外伤或跌倒引起,骶骨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或高能量损伤。
1、体位调整:
保持仰卧位或侧卧位,避免直接压迫受伤部位。使用环形坐垫减轻尾骨压力,睡眠时在膝盖下方垫软枕维持髋关节微屈。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翻身时保持脊柱整体转动。
2、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局部冷敷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慢性期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或超声波治疗,避免长时间服用镇痛药物。
3、康复训练:
伤后2周开始骨盆底肌收缩训练,每日3组每组10次。4周后逐步增加桥式运动、腹式呼吸训练。6周后引入无负重游泳或卧位脚踏车,禁止突然扭转或跳跃动作。
4、并发症预防:
每2小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注意观察下肢感觉异常以防神经损伤。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加重,监测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加重疼痛。
5、定期复查:
伤后1周、4周、12周进行X线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持续剧痛、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诊,严重移位可能需介入治疗。
饮食需保证每日1500毫克钙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康复期避免久坐超过30分钟,建议使用记忆棉坐垫分散压力。可进行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水温不超过40℃。心理上需建立康复信心,约80%患者3个月内功能完全恢复。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需警惕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