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导尿管后可通过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调整体位、药物辅助等方式促进排尿。排尿困难可能与尿道刺激、膀胱肌无力、心理紧张、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
1、热敷下腹部: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耻骨联合上方,持续15分钟。温热刺激能放松尿道括约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插管导致的尿道痉挛。热敷时需避开手术伤口,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烫伤风险。
2、听流水声:
打开水龙头制造流水声,通过条件反射原理刺激排尿中枢。该方法对心理性尿潴留效果显著,可配合深呼吸练习降低焦虑感。注意保持环境私密性,避免因紧张加重排尿困难。
3、按摩膀胱区:
手掌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脐下三寸区域,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按摩可增强逼尿肌收缩力,每次持续5分钟。脊髓损伤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按压导致尿液反流。
4、调整体位:
男性采取站立位排尿,女性选择坐位前倾姿势。重力作用有助于尿液排出,术后患者可垫高床头30度。髋关节活动受限者可尝试侧卧位,必要时使用便盆辅助。
5、药物辅助: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尿道平滑肌,M受体激动剂如新斯的明能增强膀胱收缩力。使用药物需排除机械性梗阻,前列腺增生患者需配合5α还原酶抑制剂。
术后24小时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物质。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控尿能力,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5次。如6小时未排尿或出现下腹膨隆、胀痛需及时就医,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需监测残余尿量。建议初期排尿时使用量杯记录尿量,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