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足手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口足手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具有传染性。
1、抗病毒治疗:口足手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口服片每次200mg,每日5次、利巴韦林颗粒每次150mg,每日3次、干扰素喷雾剂每日3次,每次1喷。抗病毒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疗程一般为5-7天。
2、对症处理:发热是口足手病的常见症状,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可缓解发热。皮疹瘙痒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每日3-4次。
3、皮肤护理:皮疹是口足手病的典型表现,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皮疹破溃时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预防继发感染。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摩擦刺激。
4、口腔护理:口腔疱疹可能导致进食困难,需加强口腔卫生。每日用淡盐水漱口3-4次,饭后及时清洁口腔。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每日3次,促进口腔黏膜修复。避免进食过热、过酸或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
5、隔离防护:口足手病具有传染性,需做好隔离防护。患儿应居家休息,避免去公共场所。餐具、玩具等物品需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密切接触者需勤洗手,必要时佩戴口罩。隔离期一般为症状消失后1周。
口足手病患儿需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皮疹未完全消退前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皮肤破损。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儿可在1-2周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