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损害初发为暂时性红斑,继而持久不退,并有毛细血管扩张,次后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丘疹,有的变为脓疱、脓性丘疱疹及结节。
皮损仅发生于面部中央,特别是鼻部及其两侧,其次是颊部、颏部、眉间、前额,初期为鼻尖、鼻翼部潮红、发亮,后在其上出现红色丘疹和脓疱,并可见细丝状毛细血管扩张。病程长者,可见鼻部肥厚增生,表面凹凸不平,形成鼻赘。病程经过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以30-50岁中年人特别是男性为多见。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全科
临床表现
皮损为淡红或黄褐色丘疹,针头大至米粒大,对称分布于颊部、颧部、额部和颜部,部分发生于毛囊口处。用玻片压诊,显示有苹果酱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红斑、脓疱、鳞屑及毛细血管扩张,一般无自觉症状。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本病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养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基础,以外感邪气,跌打损伤为发病外因,湿热,痰浊,瘀血互结为本病的发病特点.急性期多属湿热痹范畴.慢性期多表现为寒湿痹阻,痰浊阻络,瘀血阻滞,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诸证. 对于急性期的治疗,应遵循湿热痹的治疗原则,采用疏风通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方法.慢性期于活血化瘀,化痰除湿的同时,不忘扶助正气,调整脏腑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