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想吐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与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椎稳定性下降、局部炎症反应及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1、改善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固定姿势,每隔1小时活动颈部,做缓慢的仰头、左右旋转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避免侧卧压迫颈椎。日常可进行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2、物理治疗:
颈椎牵引能扩大椎间隙减轻神经压迫,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手法复位需由有资质的康复医师操作,错误手法可能加重损伤。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减轻神经根水肿,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可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4、中医调理:
针灸风池、百会等穴位能调节椎动脉血流,推拿手法可松解颈部软组织粘连。中药葛根汤加减具有舒筋活络功效,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头晕效果显著,需经中医师辨证使用。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骨赘压迫或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能直接解除压迫,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适用于多节段狭窄病例。术后需佩戴颈托保护,并配合康复训练恢复颈部功能。
日常应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多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适量食用活血化瘀的黑木耳、山楂。避免突然转头或头部剧烈运动,乘车时佩戴颈枕保护。可进行八段锦、颈椎保健操等温和锻炼,工作时调整显示器高度使双眼平视。若头晕伴随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设备,定期进行颈椎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