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异物、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病毒感染是小儿肺炎最常见的原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则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吸入异物如食物、玩具碎片等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上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等。
1、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奥司他韦颗粒每次2mg/kg,每日2次或利巴韦林喷雾剂每日4次,同时需注意补液和退热。
2、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小儿肺炎,症状包括高热、咳嗽、胸痛等。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每次20mg/kg,每日3次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每次10mg/kg,每日2次,疗程通常为7-10天。
3、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持续性干咳、低热、乏力等。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首日10mg/kg,之后每日5mg/kg,连续5天,同时需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4、吸入异物:吸入食物、玩具碎片等异物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表现为突发性咳嗽、呼吸困难等。治疗需及时清除异物,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呋辛酯颗粒每次10mg/kg,每日2次。
5、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慢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管理,如使用免疫球蛋白、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
小儿肺炎的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蔬菜汤等;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鼓励孩子多饮水,促进痰液排出;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