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内踝骨折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畸形或无法负重。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
1、疼痛
脚内踝骨折后,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感可能从轻微到难以忍受不等,具体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疼痛通常集中在踝关节内侧,可能向周围扩散。
2、肿胀与淤血
骨折后,局部组织会迅速出现肿胀,伴随皮下淤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肿胀可能在数小时内加重,淤血则表现为皮肤青紫或发黑。
3、活动受限
脚内踝骨折后,踝关节的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站立,甚至轻微移动都会引发剧烈疼痛。严重时,踝关节可能出现畸形,如内翻或外翻。
4、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通过石膏固定或支具保护,限制踝关节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通常需要6-8周的时间。
-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如钢板、螺钉)或外固定支架,以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 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抗阻训练等,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5、就医建议
如果出现脚内踝剧烈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尤其是伴有畸形或无法负重的情况,应立即就医。通过X光或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脚内踝骨折的症状和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早期诊断和正确干预是恢复的关键。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都需要严格遵循医嘱,配合康复训练,才能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