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使用降眼压药物通常有效,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降眼压药物主要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发挥作用,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衍生物、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1、前列腺素类衍生物: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降低眼压,代表药物有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等。对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每日一次使用方便,但可能引起睫毛增长、虹膜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2、β受体阻滞剂:
通过抑制睫状体上皮细胞环磷酸腺苷合成减少房水生成,常用药物有噻吗洛尔、倍他洛尔等。需注意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全身不良反应,哮喘患儿禁用。
3、碳酸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睫状体碳酸酐酶减少房水分泌,包括布林佐胺、多佐胺等滴眼液。可能产生口苦、眼部刺激等不适,通常作为联合用药选择。
4、拟胆碱能药物:
如毛果芸香碱通过收缩睫状肌牵拉小梁网促进房水排出。但可能引起瞳孔缩小、调节痉挛,在婴幼儿中应用受限。
5、α受体激动剂:
溴莫尼定等药物具有双重机制,可减少房水生成并增加葡萄膜巩膜外流。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风险,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先天性青光眼患儿需定期监测眼压、角膜直径和视神经状况。药物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用药,避免揉眼等机械刺激。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维持适度室内光照环境。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需及时考虑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等手术治疗方案,术后仍需继续随访观察视力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