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忽然高烧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癫痫发作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退热、抗感染、补液调节或抗癫痫等治疗措施。
1、高热惊厥:
6个月至5岁儿童常见,体温骤升至39℃以上时可能诱发。表现为全身强直或阵挛性抽搐,通常持续1-3分钟自行缓解。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肢体,及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多数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需排除其他病因。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或脑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抽搐,常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需通过腰椎穿刺明确诊断。治疗需住院进行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常用头孢曲松联合万古霉素,病毒性脑炎则需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3、电解质紊乱:
严重脱水或低钙血症时可引发抽搐。婴幼儿腹泻伴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血钙低于1.75mmol/L可能出现手足搐搦。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或口服钙剂,同时纠正脱水状态。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可辅助诊断。
4、遗传代谢性疾病:
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可能在发热时诱发抽搐。多伴有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表现,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确诊。急性期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输注葡萄糖,长期需特殊配方奶粉治疗。
5、癫痫发作: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能是癫痫早期表现。脑电图检查显示异常放电,需使用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控制。首次发作后建议神经科随访,监测认知发育情况。
宝宝突发高烧抽搐时,应立即侧卧防止误吸,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形式。退热期间保持室温22-24℃,穿着轻薄棉质衣物,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避免高蛋白食物。抽搐停止后仍需监测体温变化,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如出现反复抽搐、意识不清或抽搐超过5分钟,需立即就医完善脑部影像学检查。平时注意预防接种、增强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