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可能由肩关节劳损、退行性改变、外伤、内分泌紊乱、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防寒保暖、规范治疗、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措施。
1、肩关节劳损:
长期重复性上肢动作或姿势不良会导致肩部肌腱和滑囊慢性损伤,例如教师板书、家庭主妇晾晒衣物等职业习惯。这类患者应调整工作姿势,每小时做5分钟肩部环绕运动,疼痛期可使用三角巾悬吊制动。
2、退行性改变:
50岁后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出现生理性退化,关节滑液分泌减少,可能伴随骨质疏松。这种情况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钟摆样训练改善血液循环,避免突然提重物诱发撕裂。
3、外伤因素:
肩部骨折脱位后固定时间过长可能继发粘连,临床表现为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伤后2周应在医生指导下开始爬墙训练,配合红外线理疗防止关节僵硬,切忌自行暴力松解。
4、内分泌紊乱: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胶原蛋白糖基化可导致关节囊增厚。这类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进行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定期复查肩关节超声评估病情。
5、免疫因素:
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对称性肩关节滑膜炎,晨僵时间超过1小时。需要规范使用抗风湿药物,疼痛缓解后通过弹力带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日常建议选择高蛋白饮食促进软组织修复,如鲫鱼豆腐汤;避免摄入过多茄科蔬菜以防炎症加重。锻炼时遵循"疼痛即止"原则,初期以被动拉伸为主,后期逐步加入抗阻训练。睡眠时避免患侧卧位,可用枕头支撑手臂保持功能位。若夜间痛醒或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复查磁共振,排除肩袖损伤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