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致病机制主要涉及病毒入侵、免疫损伤、慢性炎症和肝纤维化四个阶段,与病毒复制、免疫应答、肝细胞损伤和修复失衡等因素有关。
1、病毒入侵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病毒表面抗原与肝细胞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病毒DNA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作为持续复制的模板。
2、免疫损伤病毒复制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感染肝细胞并发动攻击,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3、慢性炎症持续病毒复制和免疫攻击形成慢性肝炎,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可能出现肝区不适、黄疸等症状,长期可导致肝纤维化。
4、肝纤维化长期炎症刺激激活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纤维间隔,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可能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